关键时间节点与事件罗列:1978.10 患癌症之后的浪矢雄治最后一次回到杂货店 收了许多封信,写了一封信 收到的信都是2012年的来信,写出的信也投递到了2012年1978.10——1979.9.13 静子、克郎、晴美继续与杂货店通信,敦也、翔太、幸平三人在未来替雄治爷爷进行回信1979.9.13 雄治爷爷去世1988 丸光园大火,水原辰被克郎救下,晴美和浩介相逢2012.9.13:杂货店重生,敦也、翔太、幸平三人进入废弃杂货店,与过去连接3. 杂货店时光交错规则所有在过去(爷爷离开杂货店之后)投入的信,都可以在(2012年9月13日凌晨)收到,并且2012年写出的回信,放入牛奶箱,同样可以被过去的人拿到。所有在现在(2012年凌晨)投入的信,都会在1978年10月爷爷在杂货店待的最后一晚时收到,1978年10月最后一晚的回信放入牛奶箱,信将会来到现在。可以理解为,杂货店内的时间进行了对调:1978年爷爷离开杂货店之后的日子里,杂货店里真正存在的是敦也、翔太、幸平三人,只不过对三人来说时间流逝的无比缓慢;2012年凌晨,杂货店内的反而是爷爷,他得以看到每封感谢信的内容。关键例证:敦也在2012年的凌晨投入了白纸,爷爷收到,并且敦也在牛奶箱里发现了爷爷的回信。4. 书中提到的长篇信件与回信情况简介(按书中叙述顺序写)静子(月兔):写信时爷爷已经离开了杂货店,信件由翔太三人进行了回复,并且在爷爷去世前投递了感谢信,故而三人得以看到;同时静子并没有在2012年投递感谢信。克郎(鱼店音乐人):写信时爷爷已经离开了杂货店,信件同样由翔太三人进行了回复,八年后克郎在火灾中丧生。川边绿(绿河):爷爷对绿河进行了回复,之后绿河丧生,绿河的女儿在丸光园长大后成为了水原芹的经纪人,她在2012年写了感谢信进行了投递,并且在投递时遇上了浩介。百分小毛头(未提及真名):之后成为了老师,在2012年投递了感谢信。浩介(保罗 列侬):爷爷收到的第一封正式咨询信,浩介在2012年赶回小镇,在酒吧写了感谢信,并进行了投递。晴美(迷途的小狗):写信时爷爷已经离开了杂货店,由翔太三人进行了回复,2012年在投递感谢信之前被翔太三人绑架,翔太三人得以看到了感谢信。书中时空、人物关系错综复杂,但是最最精妙之处在于——作者所设立的时空规则没有产生任何冲突和逻辑谬误,故事全部可以自圆其说。由翔太三人回复的静子、克郎以及晴美三人,静子没有在2012年投递感谢信,克郎在火灾中丧生,晴美的感谢信刚好被翔太三人看到,并没有出现由翔太三人回复的咨询者的感谢信投递到过去,让雄治爷爷产生困惑的情况出现,这才是作者的厉害之处。杂货店和丸光园像是一张网,将所有的人都串在了一起;而浪矢爷爷、翔太三人、丸光园三条线索各自发展,其间却又有着千丝万缕、密不可分的联系。书评——谜一样的人生选择有人觉得,从来没有命中注定,每一种选择都代表了一种人生,一念之差,千差万别。也有人觉得,命运早已安排,纵使看到未来与结局,也依旧无可避免。小说并不长,作者用了他最擅长的写作手法——多条线索并行,看似无关,实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最终谜底揭开,多条线索汇聚,故事达到高潮;几个故事各有特点,形形色色的人生都被囊括了进来,或遗憾,或温情,或幸运,或无奈。静子面临着奥运会和爱情的抉择,敦以、翔太、幸平三人即使不从未来的视角出发,也都认为她应该果断地放弃奥运会,陪伴男友走完最后一程,但最终静子还是没有这样选。在私人事务上,一切别人的建议,都会不够贴切,不够贴切的原因并非在于别人没能充分考虑你的情境,也并非别人没有足够的经验或理论知识,关键在于,当事人的经历与潜意识,很可能已经产生了一个倾向,但是出于种种原因,或许当事人感知不到,也或许当事人不愿去说也不会去说在涉及感情的抉择中,每个人心中的优先级与侧重点都不相同,在翔太三人眼中无比重要的“陪伴”,在静子和静子男友的眼里,也许远不如奥运奖牌重要;正如静子所说,翔太等人的歪打正着,让她明白了自己真正在乎什么,男友最在乎什么。在感情中,选择的唯一标准应该是双方的满意与开心,除此之外,再无其他。克郎的故事充满了悲剧性,不仅在日本青年中能够引起共鸣,许多的中国青年也能看到自己的影子。典型例子便是小镇青年,不甘于平庸的命运,不屑于家庭的安排,想要去大城市干出一番事业,却屡屡碰壁,面对着家庭责任的召唤,怀揣着出人头地的憧憬,站在人生的分岔口,前路茫茫。先看翔太三人的建议,回复者的人生经历与建议内容密不可分,翔太三人出身社会底层,既没有幸福完整的家庭,也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,再加上经济不景气,也从未找到过像样的工作,对他们来说,能够拥有一家小小的鱼松店,自然求之不得;也正因此,他们对于“不擅长做音乐”的标准也低得多,三年没有出头,自然就是不适合了。克郎与父亲“男人间的约定”也很有意思,克郎想着听从翔太三人的建议回家,父亲却不准许,父亲不想因为自己耽误了克郎的梦想,不想克郎留有遗憾,更不想克郎继承了鱼松,却还想着自己的歌唱事业,两处皆失。多少人的奋斗过程,都像是克郎这样,成功遥遥无期,但也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失败的标志,参加业余歌唱比赛,慰问演出,酒馆唱歌,一切看起来都还不错,就像机会和成功马上就会到来一样,可一年又一年,还是两手空空;其实,久等不来的成功,就是一种失败,大器晚成如果晩过了承受极限,便也失去了意义。如果克郎能够看到自己的未来,我想他应该是愿意接受的,他为之付出十一年心血的音乐事业,终于取得了成功,或者说,水原芹帮他延续了他的音乐梦,口琴声也得以在杂货店门口回荡。与此同时,也有许许多多青年载着遗憾和不舍离开了逐梦的旅程,回归到了平凡的生活;可能拥有遗憾,才是人生的常态吧。浩介的逃跑,充满了青春期的叛逆与桀骜。他无法想象大人们承受的压力,他也总觉得过去优渥的生活条件理所应当,所以当生活品质的下降,未来的迷茫暗淡,父亲的训斥与刻薄接踵而至的时候,他渐渐无力招架,走向了极端。两次观看电影《顺其自然》结尾时的感受,更证明了这一点,与其是说电影结尾刺激了浩介,导致了浩介选择逃跑,不如说是浩介已经从心底对父母产生了反感,用电影结尾的解读来给自己增加勇气,帮自己下定决心。或许人生中许许多多的选择都是这样,我们的潜意识已经作了决断,我们不断地追,不断地找,其实都是在给自己找支撑自己行动的那个理由。如果当时浩介没有选择逃跑,而是和爸妈一起,是浩介重新感受到爸妈的爱而被感动,三人一起创造幸福的生活呢,还是浩介再一次无法忍受,离家出走。我想,可能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吧。最值得玩味的是晴美的人生,我想很多读者应该跟我一样,看到陪酒女,看到做情人这样情节的时候,第一反应想到的是绿河——川边绿,同样的,两人都咨询了杂货店,却得到了完全不同的人生。毫无疑问,晴美是幸运的,她得到了来自未来的指点,加上自己兢兢业业的努力,她没有挥霍做陪酒女挣来的钱,相反,她每一步都走在了时代的浪潮上,买房,做企划,进军网络信息业务。绿河就没那么幸运了,贫血,欠债,吃不饱饭,只在奄奄一息之际拼尽全力救出了自己的女儿。未来的指点在我看来也有着讽刺的意味,晴美的出身和意识,对于她来说社会的诱惑太多太多,她可能掉入的陷阱和弯路也太多太多,正是来自未来的详细规划,帮助她走对了每一步路;跳脱出这个温情的故事,倘若没有翔太三人详细的规划,晴美的命运又会如何呢?回头看敦也、翔太和幸平的人生,出身不好,教育程度不高,又恰逢日本经济低迷的时期,他们更难找到工作了,书中只交代了敦也的家庭背景,不难看出,敦也暴躁易怒的性格和缺少爱与呵护的家庭背景存在着联系。敦也粗暴冷漠,翔太聪慧体贴,幸平愚笨善良,他们却都有着善心,帮助了静子,帮助了晴美,也帮助了克郎,但是却无力主宰他们自己的人生,一颗善心改变不了生活,在经济低迷的时代下不会带来薪水和收入,作者给出了暖心的答案,而擅长悲观的我在想,蹲完班房的他们,又将会面对什么样的人生呢,当他们被烦恼所困惑的时候,有没有这样一个杂货店,来帮助他们呢?
此内容版权归快看世界所有,不允许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